用情用心为贫困户办实事

bet365365用址网站  更新时间:2018-07-13   来源:海口日报  作者:曹马志
【字体:

  

  马良森(左一)和村干部在养蚕基地查看幼蚕生长情况。

  贫困户冯学农家住昌福村委会龙溪二村,一家四口人,多年来一直挤住在10平方米的破旧瓦房里。在驻村第一书记马良森的帮助下,他申请了政府危房改造资金,不到一年时间,全家就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。

  “只有把贫困户的生活痛点放在心中,用情用心办好每一件实事,才会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。”马良森说。

  为贫困户量身定制“脱贫套餐”

  7月12日上午,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,在开阔的庭院中,一栋新建的平房映入眼帘,这就是冯学农的新家。“多亏了马书记,我这一辈子盖新房子的夙愿终于实现了。”冯学农充满感激地说。

  冯学农一家四口人,住着老旧危房,收入主要靠他打零工,日子过得很是艰难。马良森多次到家里来走访,详细了解家里的生产、生活情况。2015年,老冯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,那时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。

  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”马良森认为,对于贫困户,只有反复入户做好“家访”工作,才能找到真正的“穷根”,进行精准帮扶靶向扶贫。考虑到老冯有种植养殖经验,家里也有8亩地,对于缺乏生产资金的情况,马良森积极争取,为他送来实用的耕田机,帮助修建坚固的瓜菜棚,支持种苗、肥料,同时,扶持积极发展养鸡、养蜂等副业,增加收入,老冯日子越过越红火。目前,老冯已顺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,家庭人均年收入可达9765元。

  马良森说,贫困户致贫原因,既有共性,也有个性,因此在脱贫攻坚中,需要因户施策,为贫困户量身定制“脱贫套餐”,同时,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,确保脱贫不返贫。

  据了解,美兰区大致坡镇昌福村“十二五”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71人,“十三五”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65人,目前已全部脱贫。

  引进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

  昌福村委会共有美偶村、美训村、北友村等34个自然村,30个村民小组,729户,3059人,自然村之间分散,许多村之间相隔甚远。

  为了让贫困户有事可以随时找到人,马良森吃住在村里,村委会曾经的村务监督小组办公室,成了他的“家”,也是他的办公室。这是一间陋室,整间屋子大约10平方米,摆设简陋,最醒目的是一张小桌子,上面是厚厚的一摞扶贫材料和工作日志。

  “昌福村委会缺乏水源灌溉,水利设施较差,农民生产单一,经济收入达不到一定的保障,丧失积极性生产力,也是我心中最挂心的问题。”马良森说,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,他也在思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走好特色乡村振兴路。

  一次外地培训学习经历为苦苦思索的马良森打开了思路。2017年4月份,全省第一书记培训班在琼中召开,经过考察学习,他发现琼中的种桑养蚕已发展成为成熟的产业链,值得借鉴学习。为了打消村干部和群众的顾虑,他带领两委干部、贫困户、致富能手等100人到外地考察,5次前往琼中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和市场前期开发,后来又2次前往广东省徐闻县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并成功引进品质好、产量高的“283”桑叶品种,同时同徐闻县下桥镇信桥村委会“联姻”,由信桥村委会提供种桑养蚕技术支持和销售市场开发。

  马良森介绍,种桑养蚕虽然前景可期,但是个以前没接触过的全新事物,贫困户对参与发展养蚕心中存在较大顾虑。“这个时候,党支部牵头,我们党员带头干,为贫困户在前面领路。”他说,党支部牵头成立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,村党支部委员全部带头加入,特别是乡贤的参与,大大增加了创业的实力和创业的信心和激情,村民踊跃参与。加入合作社的巩固提升户有23户,共83人,在政府精准扶贫资金的支持下,该村的29名低保户也踊跃加入。

  “我们村没有主导产业,是个名副其实的‘空壳村’,马书记因地制宜引进种桑养蚕产业,不仅盘活了村中的撂荒地,也通过发展产业,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,更好走上致富新路。”在昌福村党支部书记何和铭心中,马良森扎根在扶贫第一线,做事靠谱,默默奉献,是个接地气的“第一书记”。

  据介绍,种桑养蚕产业,市场前景趋好,每亩每年利润可达8000元以上。目前,昌福村共整合土地200多亩,已耕地250亩,已种植桑苗150亩,通过宣传带动,贫困户和农户对种桑养蚕热情高涨,预计两年内种植将达到1000亩以上。



[录入者:林莎莎]
温馨提示
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,进入非政府网站
是否继续?